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本科生 / 学生组织 / 正文

砥志研思一甲子,薪火相传百廿年

作者:   时间:2019-08-17   点击数:

袁益让,中共党员,1935年生于江苏靖江。195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山东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山东大学科学与工程计算实验室主任,山东大学数学研究所副所长。1985.8-1986.9担任芝加哥大学数学系客座教授, 1986.9-1986.12担任明尼苏达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客座教授, 1987.1-1988.2担任怀俄明大学石油工程数学研究所客座教授, 。在计算数学、能源数值模拟和计算机应用领域承担18项国家重点基础理论和攻关应用课题,取得多项开创性研究成果。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SIAM.Numer.Anal.""Math.Appl.Comp."等国内外著名学报,发表论文130余篇,合著"计算方法"一书。为培养计算数学,能源计算,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科技人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初见,推门映入眼帘的就是暖黄的灯光,随处可见的书籍,宽敞的房间和家一样的摆设。袁老和蔼可亲地笑着,热情地搬凳子招呼我们,接地气的环境与和谐舒适的气氛,让我们心中的紧张感一扫而光。“千禧宝宝”与“30后老学长”环绕而坐,我们试着放下荣誉等身的袁老身上的光环,探寻老先生的内心世界。他侃侃而谈。他眼中有岁月。

“只要初中毕业就行,还管饭,我就去那里当学徒了”

谈起最初的求学经历,袁老几番感慨当年读书的艰辛。袁老出生于1935年,他的家乡1945年正式解放,当时受教育极度困难,人民吃饱穿暖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想去好好读书简直就是痴人说梦。”由于家里子女太多,我母亲负担不起。当时我二舅家里是经商的,只有女儿没有男孩子,我就到我二舅家里住,吃住基本都靠他资助……“说到这里,袁老的语气里都是对亲人的感激之情。虽然当时受教育困难,教育资源匮乏,但是袁老利用手头仅有的教材,刻苦钻研,取得了让同辈望尘莫及的成绩——从小学到中学,不管什么比赛都拿第一名,考试门门满分。

1948年二舅家家道中落,没法支持他上学了,更要命的是没有饭吃。解决温饱问题成了重中之重。当时家乡刚解放,学习成绩优异可以“抵工”(不用交学费还发给书本),但是吃饭和住宿需要自己解决。所以袁老萌生出当小学教员的想法,试图先解决吃饭问题。然而世道艰难,这个小梦想也难以实现,教育厅的科员看他的长相和善,认为他管不住那些孩子,不建议他去当小教员,反而给袁老提供了另一条生存下去的途径——去医院。

靖江卫生院有个护理班,培养赤脚医生(参加训练六个月到一年,去县里给人看病),只要初中毕业就能参加考试。“这个算公家职员,有饭吃,我想了想就去那里当学徒了。”

“我当时三年没有回家,教材可以倒背,考试门门满分”

1954年,袁老以调干生的身份考入当时位于青岛的国立山东大学,攻读数学专业。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时,袁老语速明显快了起来,眼睛炯炯有神。时间的阀门被打开了,美好充实的大学时光满载着有趣的故事,袁老侃侃而谈、眉飞色舞,让人难以相信坐在面前的是84高龄的老先生。

能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得到大学教育是很多人不敢奢求的事情,袁老也深知自己的幸运,尽最大的努力利用时间,把手边的教材每个地方都弄懂,晚上睡觉前还要思考一下每个题目的解题技巧在哪里,每步证明过程的想法有什么独到之处。老师布置作业只留习题的一部分,他会认认真真把所有的题目都自己做一遍。专心研学的努力没有白费,袁老甚至达到了可以把教材倒背如流的高度。一次期末考试中,讲授“理论力学”课程的学校教务长、物理系的郭贻诚教授给数学、物理系的同学出了同一份卷子,总共六个大题,只有袁老一人全解答对了。郭教授对此很是惊讶,因为里面有一道超纲的题目。但是因为袁老平时功夫到、,融会贯通,郭教授的题目难不倒他。

袁老始终认为,跟天赋相比,努力更为重要,在求学与科研的道路上,勤能生巧。为了更好地利用来之不易的学习条件,他三年没有回家,寒暑假也在学校温习功课。学校多次组织去附近的崂山游玩,他一次也没去。

 1955年,袁老获得了“山东大学优秀学生”奖章,由时任山东大学校长华岗亲自颁发。袁老还获得过山东大学校长奖学金,每月有30元补贴(相当于现在3000元),他拿出5元救济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自己省吃俭用吃饭只花8元,省下来的钱都用来买书。

“对不起,我们没有本事把教育部规定的课开出来”

“山东大学当时在国内很强嘞,所有学科综合起来能排六七名,文科更厉害喽,是国内一流,我们也有很多很多国内公认的大师,可以和北大并驱。但是数学是很差劲的,学期结束时老师来跟我们道歉说:对不起,我们没有本事把教育部规定的课开出来(指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那个时候我就觉得,一定要努力争口气……

当时山东大学的生物系、海洋系、物理系也都很不错,但是数学系发展缓慢。国家要求我们开设的课程里有计算数学课,但是整个系里没有人懂,听了老师自责的道歉,袁老感受到了那种技艺不精的无力,在后期的采访中,他还一直嘱咐我们要刻苦研学,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和母校的学科实力。

袁老迫切希望本科学生都能尽快发掘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学术研究添砖加瓦,他以自身的经历给了我们一些忠告:①本科生一定要把课本弄得很透,仔细思考一下解题技巧在哪里;②一定要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题目的好习惯,不要遇事遇题求助于人;③要把课本记在脑子里,不能什么都去查书。希望你们把书背下来,不是那种死记硬背,搞不懂硬去背是要不得的,而是要把已经掌握的东西倒背如流,这样才能怎么都考不倒。

“你们能得到奖学金啊,不要以为自己是有本事的人,得国家有力量才行”

苦心孤诣研学一甲子的老先生,学习和工作的这些年头甚至退休之后,心心念念的一直都是我们的祖国。谈到想对当代青年说的话时,袁老的情绪十分激动,他讲了很多故事,反复告诉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们选一些珍贵的小故事整理下来,也希望读者能够感受到袁老的良苦用心。“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是当代学子应有的使命感。

中国好?美国好? “那年搞动乱,六四动乱,国家想要快速发展,但是社会上出现了很不好的思潮,就是觉得中国要改革就得走美国的道路,中国这套不行,美国一切都好。当时我当教员,刚从美国回来,党委书记让我给同学做报告,稳定思想情况,他说‘我们讲他们是不听的,他们觉得教条。袁益让你从美国回来的,他们都听你的’。我去了之后问了四个问题:一、中国的土地大还是美国的土地大;二、中国几边靠海美国几边靠海;三、中国人口多少美国人口多少(前者五倍于后者)。这些他们都能答得出来。然后我又问中国的耕地多少美国的耕地多少,这次没人答得出来了。你们光喊着学美国,但是人家的耕地是咱们的五倍呀,这样算来,人均耕地是咱们的25倍,基本国情都不一样,咱们不精耕细作你们连饭都吃不上。然后我又说,中国普及小学没,普及了;中国普及中学没,还没有;美国呢,已经普及大学了。我们基本国情不一样!所以你怎么能生搬硬套别的国家那套呢!要走自己的路,否则的话会乱糟糟的。报告中我数了数,他们鼓掌了二十多次,结束后鼓掌了至少十分钟。我到现在都坚持国家要独立平等,自己做自己的,别的国家的道路行不通。”

“不称霸”?笑话! “我在美国读书时,我的老师有一次请我们吃饭时说:‘我听毛泽东说你们中国要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我觉得很好笑。世界上霸主只有两个——美国和苏联,你们不可能称霸的。你们只有几颗原子弹,我们生产原子弹就像造香肠一样容易,而你们连吃饭都吃不饱。’他们霸得不得了,他们想打开我们的太平洋市场,说你的好端端的产品有问题,给扣下了,如果不贸易(不平等贸易),就要打进来。我们没办法,就打开市场了。所以你们要时刻记得,国家有实力我们才能挺起腰板做人。国家要强大,不能光喊口号,要实干,要好好发展文化发展经济。”

青霉素我不知道要打试验针 “我现在想到当年当大夫还有点后怕,当时肺炎比较厉害,得注射青霉素,我在农村当了三四年助理医师,给病人打了上万针,都不知道要打试验针。我们国家那个时候不能生产青霉素,用的都是国外进口的,但是发达的国家注射青霉素不需要打试验针,他们的药品质量好。我们国家现在都需要做皮试,因为质量还是不过关。你们要好好努力,让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啊。”

谢谢你啊,但我是中国人 “美国特别想把我们的人才都挖走,不让我们发展。而且那个时候经得住生存的诱惑太难了,在美国工作一年的收入是在祖国工作一辈子才能挣到的。当时美金兑换人民币的比例是1:8,我们一个月给800美金,一年下来给的工资换算成人民币是国内工作一年的40倍。他们就给我钱,想让我留在美国,说这里条件多好啊。我觉得科学是无国界的,但是你的祖国是确定的,不管走到天涯海角都不要忘记你的祖国是中国,你要为她做贡献。然后我说‘谢谢你啊,但是我是中国人’。我就回国了,一点也不后悔。你们以后得了奖学金不要觉得自己是特别有本事的人,你得知道国家有力量才行。”


采访结束,老先生执意送我们出门,“年轻人啊,要用功读书,还有啊,常来玩啊……”恍惚间,像是离开了袁老的家,回头跟老先生招手,视野里全是书,灯还亮着……



文/张聪玮

图/张聪玮

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电话:0531-88364652  院长信箱:sxyuanzhang@sdu.edu.cn

Copyright@山东大学数学学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