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数学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结合教育部“促就业攻坚行动”和学校《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关于促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数学学科就业特点,持续挖潜开拓就业岗位,加快组织校园招聘,优化提升指导服务,精准开展就业帮扶,为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奠定基础。
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就业“领航力”。深入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以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将就业工作纳入学院党政联席会、学院学生工作例会的重要议题。建立领导班子访企拓岗促就业长效工作机制,分管学生工作的相关班子成员牵头召开学院就业工作调研会、恳谈会,层层压实就业工作责任。树立就业工作一盘棋理念,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纳入学院领导班子考核范畴,打造学院就业工作考评体系,建立学院就业工作推进“日程表”,明确“规定动作”“自选动作”,鼓励全院全员参与促进就业工作。加强对招生、就业工作的统筹谋划,分析研判招生就业情况、明确任务清单、压茬推进落实,形成全院师生全面参与的“大就业”工作格局。邀请企业领军人物举办职业技能交流会,如华为苏州研究所领导、济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专家、招商银行HR等,结合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到最新的企业产业形势以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开展优秀毕业生专访活动,传授求职技巧和就业心得,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就业数量、质量双提升。
加强生涯辅导,培育就业“硬实力”。实施“就业引导行动计划”,完善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为国育贤”,引导学生将个人的职业选择与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相结合,鼓励学生到中西部艰苦边远基层地区,加大对赴西部、基层就业毕业生的表彰奖励力度。大力推广使用“山小芽”AI生涯发展助手,组建数学学院就业指导老师团队、学生职业发展校友导师团队。打造“成才大讲堂”活动品牌,定期举办各类职业生涯交流活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办好数学学院职业规划大赛,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全方位、多维度地考查学生的就业能力。依托山东大学职业测评与规划平台、简历制作系统、AI面试系统等功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简历制作培训和面试培训,并进行一对一指导。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赴浪潮、华云三维、神思电子等知名企业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数学人才的需求和培养要求,学习实用的职业技能,了解行业动态和就业趋势,为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加强摸底排查,强化就业“牵引力”。精准对接并解决数学学科学生就业需求,召开就业形势报告会,解答学生共性问题,分专业介绍往届生就业单位地区分布、行业分布、性质分布等信息,重点介绍“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重点行业、地区、企业等人才政策,引导学生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用好谈心谈话制度,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台账,实施就业进展动态预警,对毕业生就业状况、思想动态、择业意愿及实际困难开展跟踪关注和摸底排查,全面了解和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持续推介实习实践和就业岗位。借助科研项目合作联合培养学生,探索打造适当的定向培养项目,积极引导学生到国家军工、军事研究等重点领域工作;依托专任教师在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广泛的优势,积极联系兄弟高校、友好单位、校友企业等,积极推荐和寻找学生升学机会和就业岗位;依托校友企业、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交叉中心等,强化学院和校友、友好企业发展的双向支持,拓展毕业生就业实习渠道。
加强访企拓岗,深化就业“供给力”。进一步扩大就业渠道,分管校领导带队出访,借助浙江、苏州校友会的力量举办座谈会,深挖岗位资源,落实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招-培-就”一体部署。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头走访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金山办公软件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了解企业招聘情况和计划,深挖数学学科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和发展,就数学专业在智能制造和新能源技术中的应用前景及用人需求进行探讨,研商校企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空间。积极听取学生意见,多层次、多角度深入了解并解决学生就业相关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毕业年度内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持续开展就业状况跟踪和指导服务,实时更新完善就业数据库。以学校就业服务公众平台为主体,就业服务群和微信公众号(数彩飞扬、山大数院研会)为两翼的工作网络,整合发布最新招聘信息,重点岗位应聘人选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班子成员对招聘单位进行直接推荐,根据学生意向进行分组,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精准推送和分类指导服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实习机会和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确保就业信息发布渠道畅通有效。